期货大豆产业(进口大豆期货)的基本特征:
(1)大豆产业是国家种植的主要农产品品种。
(2)大豆生产主体是大豆价格的下游主体,主要包括食用、饲料等大豆产业链企业。
(3)大豆产业的价格上涨和下跌是由于大豆库存量巨大,对大豆调控会成为市场的风向标,价格上涨带动养殖户扩大生猪存栏,进而刺激对大豆的需求,从而引发大豆价格的上涨。
(4)大豆产业上下游企业关系和关系由市场决定。
(5)大豆加工企业和下游消费企业,通过通过对大豆加工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营情况,选择合适的产品生产和销售,从而对大豆价格有一定的影响。
(6)大豆压榨企业和贸易商等从事大豆压榨、油脂生产、贸易活动的企业,如果对大豆压榨、豆粕销售价格变化,要进行密切的分析和比较,对这一企业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,分析出企业所面临的行业机遇和风险,进行合理的避险经营,为企业在现货市场的竞争中获得利润提供保障。
(7)大豆压榨企业和贸易商等从事大豆压榨的企业,在市场上有话语权,他们通过利用期货市场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套期保值,取得稳定收益,保障企业在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时的收益。
对比,大豆产业的产品价格与生产企业具有密切关系。
分析,大豆是大豆的下游产品,它与大豆生产企业、进口企业以及饲料企业息息相关,因此在生产、贸易、消费、金融和经济上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。
根据国内外的大豆需求数据统计,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,国内大豆产量连续4年增长,连续5年增长,且在2010年与同期相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,而这一增长的趋势,与我国大豆的下游产品需求形势基本吻合。而我国的大豆需求量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,也在逐渐下降,自2012年开始,大豆需求量,一直是下降的趋势。
国内大豆市场需求状况与我国豆油的产销状况是相吻合的。从2007年开始,我国大豆的销量便迅速增长,2004年我国大豆产量高达1380万吨,进口量超过250万吨,进口量接近400万吨,2004年国内大豆产量同比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,至2011年,我国大豆产量达到了1384万吨,进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。